泰州姜堰:法治賦能 “法潤三水”浸人心
發布時間: 2023-09-19 文章來源: 江蘇法治報 作者: 黃劍 常晨 施為飛
“八五”普法實施以來,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司法局賦能普法基地建設、注重法治文化浸潤、強化法律服務供給,切實提高群眾對法律法規的知曉度、法治精神的認同度、法治實踐的參與度。
“法律娘家”成為普法新陣地
8月30日,記者走訪了姜堰區首批公民法治素養觀測點——戶外勞動者驛站東大街站,驛站按“科學選址、布局合理、標識醒目、設施齊全、功能完善、管理到位”六有標準打造,是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24小時暖心服務的城市“長明燈”,如今也已然成為他們溫馨的“法律娘家”。驛站內配備有桌椅、空調、飲水機等基本設施,還建立了流動法律援助工作站、法律圖書角、普法積分兌換區等。驛站定期組織律師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普法宣傳、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務,同時引導他們擔任“普法騎手”“移動網格員”,幫助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防范工作中遇到的各類法律風險。
近年來,姜堰區整合普法資源,開通803號“金融普法公交”專線、“反詐巴士”等,同時積極發揮觀測點整合學法需求、測評普法效果、接收公眾評價等功能,梳理分析普法成效,提升普法資源使用率。目前,全區建成“黨建+”“行業+”普法陣地59個,培育面向在校學生、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等7類重點社會群體的公民法治素養觀測點7家,每年預計服務對象超10萬人次。
“鄉土文藝”沁潤人心受追捧
“我們三位老大媽,如今年紀一大把,雖然走路腰一哈,當年也是一朵花,普法來到了家門口,我們心中樂開了花……”
近日,姜堰區委政法委、區司法局組織普法文藝隊走進羅塘街道西嶺社區,開展“百場法治文藝進村(居)”巡演活動。一段段方言順口溜,讓群眾對普法活動更有互動熱情;一個個普法攤位,把法律知識送到村民家門口。
早在“七五”普法期間,姜堰區就做了村(居)民“普法守法”專題調研,為提高社會整體普法守法水平,姜堰區法宣辦、司法局堅持在普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,注重文化沁潤人心作用,不斷拓展法治文化建設“新路徑”。
“八五”普法以來,姜堰區創新普法方式,以群眾視角和語言開展精準普法,以互聯網思維和全媒體視角開展智慧普法,不斷提升群眾法治獲得感。深入挖掘大運河、濕地生態旅游、院士故居等區域法治文化資源,打造的“溱湖法韻”法治文化特色園,入選全省第二批法治文化特色園。開展法治文藝演出、法治書法作品展等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120余場次,讓群眾在耳濡目染中“唱法學法”。
“法企同行”法治環境氛圍濃
為優化營商環境營造濃厚法治環境,促進民營企業依法經營決策,姜堰區司法局、律師協會、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協會在全區組織開展“法企同行”鎮街行服務專場活動。組織律師、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為民營企業提供免費“法治體檢”,通過專題講座、問需普法等,為企業“問診把脈”開良方,幫助企業解決檢查中發現的法律問題和困難,為其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?!胺ㄆ笸小苯Y束后,律所、法律服務所與企業建立長效聯系機制,組建“企業法治專員”微信工作交流群,及時將普法資訊傳遞給企業,有效融入企業日常經營管理,使“法治體檢”不流于形式。
泰州市姜堰區司法局黨組書記、局長吳俊明表示,通過“法治體檢”,企業防范生產經營風險、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、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進一步提升,法律風險防范機制逐步完善,企業員工法治意識進一步增強。